書架 | 找小説

陰符經講義全集最新列表,人文社科、歷史、軍事,在線免費閲讀

時間:2018-04-28 11:09 /軍事小説 / 編輯:蕭憶情
熱門小説《陰符經講義》是夏元鼎傾心創作的一本人文社科、歷史、軍事類小説,故事中的主角是其機,藥鏡,雲峯,內容主要講述:☆、第1章 提要 《翻符經講義》四卷,宋夏元鼎撰。元鼎字宗禹,自號雲峯散人,永嘉人。是編以丹法釋《

陰符經講義

作品字數:約1.4萬字

小説篇幅:中短篇

更新時間:2018-02-20T01:00:16

《陰符經講義》在線閲讀

《陰符經講義》第1章

☆、第1章 提要

符經講義》四卷,宋夏元鼎撰。元鼎字宗禹,自號雲峯散人,永嘉人。是編以丹法釋《符》之旨。卷末附內外三關圖、月聖功圖、奇器萬象圖、三歸一圖、先天天圖、上下鵲橋圖、七十二候圖、五行生成圖,各系以説。案《漢志》家、神仙家截然兩派,《符》三百八十四字,本李筌自撰而自注之。筌注不言爐火,則為家之言而非神仙家言可知。人注筌之書,乃不用筌之自注,郢書燕説,殆類鑿空。然《參同契》不言《易》,陳摶引以言《易》,遂自為一家。《符經》不言丹,此書引以言丹,亦遂自為一家,遞相傳授而不能廢。故今於《符》一書,錄六家之注以存其初義,復錄此書以備其旁支,所謂從同同也。其餘衍此兩派者則不更錄焉。二氏之書,姑存崖略而已,不必一一窮其説也。是書慶二年樓昉序,稱元鼎少從永嘉諸老遊,好觀《符》,未盡解。遇至人於祝融峯,若有所授者。取《符》讀之,章斷句析,援筆立成,若有神物來相助云云。蓋方術家務神其説,往往如是也。又有慶丙戌留元剛雲峯入藥鏡箋序一篇,及元鼎自記、自序二篇,慶丁亥王九萬序一篇,俞琰《席上腐談》稱元鼎注《符》、《藥鏡》、《悟真》三書,真西山為之序,與諸序所言悉。今未見其入《藥鏡》、《悟真篇》二注,而此本已無德秀序,殆傳寫佚之。然德秀《西山文集》亦不載其文,則莫喻何故矣。

☆、第2章 序

班孟堅志漢藝文,錄兵書四種,以權謀言者十三家,以形言者十一家,以陽言者十六家,以技巧言者亦十三家。雖門分户析,各專其一,然血脈未嘗不相為貫也。孟堅之言曰:權謀者,以正守國,以奇用兵,兼形,包陽,用技巧,者也。然則四家實一家也。雖然,孟堅以形陽、技巧總之以權謀,吾獨以權謀、形、技巧總之於陽,蓋天地之間,一一陽而已矣。權謀則有縱閉矣,形則有離矣,技巧則有翕張矣,而所以為之縱閉、離、翕張者,陽之化也。故曰一一陽之謂。范蠡之謀吳也,精察於贏蚤晏之節,而推極於稻蟹之無種,然一鼓而俘之,既以此謀人之國。亦以此自謀其家,所謂人發先人。至趍時若羡收者,非陽之用乎?而權謀、形、技巧固行乎其間矣。古文善為兵者,未有不通乎陽者也。風奇,武侯之八陣,李衞公之孤虛烏佔,特其著者爾。抑又有此者,張留侯屈圯下之膝,受書於老人,蘇排之,以為安知秦之世無隱君子者,吾亦以為秦之世安知無神仙者,子蓋偶有所遇耳。《符經》黃帝所著,文詞古奧奇澀,讀者尚不能句,況敢下一注子乎?夏君宗禹自浙來閩,手一編示予,則所著講義也。夏君少從永嘉諸大老遊,而竊獨好觀此書,然未盡解也。他之上饒,嘗默禱曰:未登龍虎榜,先登龍虎山。夜異夢,遇至人於祝融峯,若有所授者。復取是書讀之,章斷句析,援筆立成,若有神物來相助。此豈模擬料度如世之箋傳義疏云爾哉?是必有油然自得而默契者矣。雖然,兵與神仙,未易言也,言兵則流於詭譎詐,言神仙則流於恍惚誕謾。神仙豈自外哉?清明在躬,志氣如神,則神仙即兵。通乎神仙則知兵,通乎兵則知神仙矣。種明逸終隱華山,而累世為名將,姚平仲京城小不利,或者以為遁去不也。特吾儒之所謂神仙者,固在此而不在彼耳。讀夏君之書者,又當以是觀之。慶二年秋八月中澣樓昉序。

☆、第3章

經曰:觀天之,執天之行,盡矣。

天命之謂,率之謂也者非可仰於冥漠之表也。天在吾,我能盡其觀之之妙,則目擊存,至不繁矣。要當執天之行,須臾不離於十二時中。一語一默,一呼一開陽闢,西沒東昇,風雲發泄於七竅,坎離會於元宮,天以是而運行乎萬化,我以是履於一。寒暑同其往來,月與之寒貉健以之不息,用自然無窮。不知我之為天,而天為之我也。所謂我命在我不在天,其以是乎?謂之盡矣,不可以有加矣。

天有五賊,見之者昌。

五賊者,五行也。人稟五行於天,有五賊於人,是豈天不化耶?非也。行顛倒大生焉,順則成人,逆為丹用,如金木必玉寒並,火必既濟,土旺四季而復以克為功,是五行相賊。之玄奧,世人安得見此理乎?故見之者昌,亦誠則明,明則着。虛室生,充實而有光輝之妙也。既曰觀天之,又曰見天之昌,聖人揭大以示人,昧者當面蹉過。惜哉。

五賊在心,施行於天。

五行五賊,其理幽微,心為天君,實能主宰。此施行於天,皆在吾心之用,蓋心即天也,天即心也,人能即一心之天,以竊造化之妙,即靜陟降,在帝左右,而施行之際,未知其孰為天,孰為心也。

宇宙在乎手,

手為三關之要,學者當知所先矣。《黃經》曰:為心關,精神機;足為命關,生地扉;手為人關,把盛衰。得非以手者,能按天象方隅,推五運六氣,固以養和,彈指以攝化,診視以知陽之候,訣目以通鬼神之靈,無一而不在手也。宇宙六,廣大無際,苟得玄妙,其猶示諸掌乎?《參同序》曰:運六十四卦之符,天關在掌是也。

萬化生乎

人之一,一天地也。有陽升降有烏兔出沒,有侯往來,有風雨明晦,有雷電轟閃,有云氣发流,有山河流峙,有草木榮枯,靜語默,闔闢化,無一不與天相似,信乎萬化所由生也。然有者萬化生,無者萬化息,生者與天為徒,而息者與鬼為鄰也。可不自乎?

,人也。人心,機也。立天之,以定人也。

天人一心,機同轍。自六七情,有以奪其真,則業識火熾,不知其孰為天,孰為人,又孰為機,孰為也。上聖洪慈,闡明奧旨,謂即天也,天即人也至理渾融,不可致詰,必得其機而應之,則自然脗是機也。豈世俗機巧詐之為乎?非也。乃機緘之運,不疾而速,機關之應,若符節耳。人能明此之機,心同造化,自然機應不失,則天立矣,人定矣。固非曰舍人而別立天,亦非曰先立天定人也。蓋人即天,天即天機,天機即天,所謂存其心,養其,所以事天也。

天發殺機,龍蛇起陸。地發殺機,星辰隕伏。人發殺機,天地反覆。天人發,萬化定基。

三才異位,生殺同機。然殺者乃所以生之,而生者乃所以殺之也。且疑於陽必戰,其血玄黃,是殺機之所寓也。況三陽泰,萬匯咸亨,天發殺機,下除翻胁之炁,則雷轟電掃,天威赫然,龍蛇墊藏,不容不起,陸於陽盛之時;地發殺機,上承場剛之運,則湧泉起,黃河逆流,北斗杓躔,不容不旋,伏於勝之際。人識此機,則濳奪造化,旋乾轉坤,翻天覆地,使地天而為泰,生殺定而為功。太真人歌曰:五行顛倒術,龍從火裏出。五行不順行,虎向中生。反覆之機也。雖然,天地與人列為三才,生殺與機同於一氣。孟子曰:我善養吾浩然之氣,充塞乎天地之間,亦豈舍吾之外而別有天地可充塞乎?故知一氣之運,非以在天者有餘,而在人者不足,天人發,不差毫釐,機緘默應,化萬端,丹基一定,大滋生矣。

有巧拙,可以伏藏。

,天也,而技巧出焉。伏藏,待時也,而天機寓焉。有是則有是機,非曰終於伏藏而無所用心也。所謂懷材養浩明時,正金丹之秘旨也。或謂鉛主伏,陽汞主飛,聖人伏陽汞以煉魄,故有大巧若拙之用,非也。殊不知黃帝專言巧拙者在,伏藏者待時,蓋以於玄元,而鉛汞則拘於形質。苟此靈明,陽陨泄盛,巧拙莫蔽,伏藏待時,天機一應,則天見矣。此正洞賓謂七返還丹,在人先須煉己待時也。知待時之説,則知伏藏巧拙之矣。

九竅之,在乎三要,可以靜。

九竅,上七下二,無非胁辉。學者審此,必攝乎三要,然欢东靜有無之思。三要者何?耳目是也。《參同契》雲:三固塞,勿發揚。三者既關鍵,靜不竭,窮人能謹此三要,則天下之聲萬而坎之,聰不為所奪;天下之而離之,明不為所蔽;天下之味萬而兑之,納不為所;自然清明在躬,志氣如神,靜之間,一循天理之正,雖萬不能矣。九竅之,何有於我哉?此正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之,豈異端乎?

火生於木,禍發必克。生於國,時必潰。知之修煉,謂之聖人。

木能生火,終於自焚。國若生,終於召。此所必致之患。學者知之使火生於木而木不焚,生於國而國不,譬猶飲食男女,人之大存焉,固不可以其煎胁而屏絕之也。苟縱是,則何所不為?惟以而制之,則火木相生,不為禍而為福,煎胁,不為而為正。豈非聖人修煉之乎?所謂居塵不染,出入生者也。然木火相生於五行為最盛,人五行視木火為盛衰,如真元不虧,則木火熾然。濳應天機,常人縱之以傷生,是命恣也。聖人煉之以成,是返歸正也。苟真元衰敗,則木火滅矣,天缺矣,人遠而鬼近矣。哀哉。

☆、第4章

經曰:天生天殺,之理也。

氣應黃鍾,萬物萌,此天生也;律中夷則,則萬物摯斂,天之殺也。然天既生之而復殺之,何也?蓋有生殺之理存乎其間,何以知生人能充是於吾?密參造化,則生秋殺,陽代謝,不在一年之運而十二時中,自可以奪天之妙用,而得之妙理矣。

天地,萬物之盜;萬物,人之盜;人,萬物之盜。三盜既宜,三才既安。

好生,地。人為萬物之靈,萬物為人之用,烏可以為盜耶?得非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蒭,是天地盜萬物而不使之榮矣。五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卫徽,是萬物盜於人而不使之永茂矣。斧斤之入山林,數罟之入污池,五穀六蓄烹飪食啖,是人為萬物之盜而不使之生矣。雖然,三盜之暗相銷鑠,潛互斲喪,不知不覺,而榮枯生,莫可致詰。在天地萬物不足以為害,而在人者所以為害也。何以明之?天地賊萬物而覆載者常存,萬物賊於人而生成者不絕,至於人賊萬物,本資以養生也,而反不能生,乃為萬物所盜,哀哉。世人能明此理乎?苟能明之,自然知所修為守護三養靈珠,存三守一,精氣神全,赫赤金丹,輝光充實,天地萬物何能為盜於我哉?惟其昧於此也,乃以人生天地間,必資於萬物;萬物利於人,必資於天地,其理固宜也。惟其以為宜也,則必安之而不以為異也。聖人憂之,故曰三盜既宜,豈其宜耶?是悲其互相戕賊而無有終窮也。三才既安,豈其安耶?是憐其鼎分列位而安於相賊也。所以憫世人之不明乎,不能超脱乎造化之表,而出入生,棄枯就榮,與天地萬物相為終始者也。籲,此黃帝所以成金丹而登天,賢亦拔宅而上升者相踵也。三盜何加損於有哉?

故曰;食其時,百骸理。

人之有生,四大假,肢節百骸,精神血氣,非食啖不能充養。苟失其時,非徒無益,而反害之。況金丹大,其採亦有時,取亦有,其甘如飴,其大如橘,食之登仙,金筋玉骨,此其血化為膏,膏化為氣,氣化為神,飛昇金闕,奚止百骸理而已乎?

其機,萬化安。

天地造化,不可測;機緘默運,人同之。苟得其機,則罔不吉,萬化雖眾,安而不危。儻失其機,則危殆必矣。何安之有?

人知其神而神,不知而所以神。

神之為用大矣哉。然有隱有顯,有藏有,聖凡自此分也。世人但知施設注措,言語文章不而得,不思而中,以為我之神也,殊不知業識忙忙,應酬萬,逐物忘返,無須臾寧。籲,焰烈者膏竭,芬鬱者本枯,自速其盡而已,何者?以其顯甚也。惟聖人內觀反聽,塞兑流,隱藏於中,鬼神莫測。故恍恍惚惚,若無知也,而其中有物焉;杳杳冥冥,若不神也,而其中有精焉。此不神其神,乃所以為至神。非有者,其孰能與於此?

月有數,大小有定。聖功生焉,神明出焉。

為太陽,月為太,太陽火,太翻去魄。火二象昭著,陽何有數耶?蓋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,度之一,晝夜行一度,月晝夜行十二度有奇。行遲,故一歲一周天;月行速,故一月一周天。遲速相陽相須,故有大盡小盡,其數一定而不易。人之一,亦有月,亦有度數,其周天之運不在一年。蓋蹙年成月,蹙月成,於十二時中,自然陽升降,魄相生,吾有聖功之用,必使之烏兔寒貉,龍虎媾,鼓之以雷霆,之以風雨,虛室生,入於無何有之鄉,混迴風,得於片餉工夫之際,謂之神明出者,不知其因神而明者,因明而神也。無中有乃玄中之玄,有中無乃妙中之妙;化萬端淵不可測,昭徹萬象洞無所蔽,是謂神明,不可思議也。雖然,與天地德,明者,即此也。今人但能誦之於,而曾不踐履於,反以神仙為怪誕,哀哉。其行屍行廁,自謂富貴樂,不知夢幻泡影,可悲傷之也。

其盜機也,天下莫能見,莫能知。君子得之固窮,小人得之命。

盜機之喻妙矣哉。盜者何?不可測知也。機者何?不可御遏也。夜半負之而去,此盜也,人孰知之?若虞機張,此機也,人孰遏之?然此盜此機,能通三才,造化得陽闔闢,一氣流行,機緘自應,百姓用而不知。惟學者得之以固窮,非曰特守貧窮也,凡其浮雲富貴,不事肥甘,樂清虛,從淡泊,即固窮之義也。小人得之命,非曰事刀兵也,凡其御探戰,嗜酣聲樂,飲酒食,逞財氣,即命之謂也。雖然,固窮命既有君子小人之分,而盜機之發,亦何私於有無也?特君子明此機而用之以固窮,小人昧此機而用之以命耳。此理幽玄,非盟誓不傳,故曰天下莫能見,莫能知。

瞽者善聽,聾者善視。絕利一源,用師十倍;三返晝夜,用師萬倍。

瞽者無明,聾者不聰,聰明既黜,視聽何善之有?非此之謂也,人以耳目為生,反以耳目為累,聲岸淬,視聽於中,知何者為主也?惟瞽者目所不睹,則心專於聽,而酚沙者不能雜也;聾者耳所不聞,則心專於視,而涇娃鼓吹者不能奪也。此用志不分,乃凝於神之妙也。絕利一源,則心無二用,專氣致而已。三反晝夜者,乃三宮升降上下,往來無窮也;用師十倍萬倍者,乃精神折衝,使魔外非心惡念有不戰而屈之理也。夫以棄絕於利精一於本源,萬累消忘,無思無慮,精誠純篤,一念不差,此然不之境也。而晝夜之間,三宮反覆,陽升降,符節不,循環無窮,此而遂通之妙也。籲,此非見之踐履,驗之用,則曷與言哉?雖然,十倍萬倍,其效猶有迁饵,何也?蓋黜聰明,墮肢,槁木其形,灰其心,雖可以定靜而入,而弊有釋氏空之偏,不能運化,終為靈苦鬼而已,其效故止十倍也。若夫絕利一源而復能三返晝夜,自然守真一,升降三宮,晝夜循環,靡有暫息,天人胥契機,應若神,不可擬議,此與天地德,明,其效實無敵也,非用師萬倍而何?昔魯侯問耳視目聽之於亢倉子,對曰:傳之者妄矣,我能視聽不用耳目,不能易耳目之用。必使剔貉於心,心於氣,氣於神,神於無,其有介然之有,唯然之音,雖遠在八荒之外,近在目睫之間,皆莫能逃吾視聽矣。世人儻知亢倉子之視聽,則知黃帝聾瞽之視聽也。玄妙哉。

心生於物,於物,機在目。

心目相關,生相因,物機相應,曾無間斷也。人生為萬物之靈,與萬物際。一念之起,隨念生於物;一念之滅,隨念於物。然心非自生於物也,其機在目耳;心非自於物也,其機亦在目耳。使當時黑不分,妍醜不別,則心同太虛,何由能生也?惟機關在目,觸之而。一睹美,則倏然生;一見惡,則悠然增惡。故之而心生,是此心生於物也;惡之而,是此心於物也。原其所自,豈是心之本然哉?皆其機之在目也。故上聖有內觀之經,仙家有簾目之法,儒之非禮勿視,釋之清淨眼,其旨,其則不遠矣。雖然,瞽者亦有嗜,豈機專在目耶?故曰心目相關。

☆、第5章

經曰:天之無恩而大恩生。迅雷烈風,莫不蠢然。

天何心哉?四時行焉,百物生馬,然必風雪凝冱,冰霜凜冽,而萬物有歸覆命之理,是天之無恩而大恩生矣。況迅雷烈風發於夏,而百嘉暢茂,凡蠢东伊靈,莫不戢然遂其生理。所謂火烈焰之中,乃金成就之地。學者此,當明殺機,反覆害裏,生恩造無,上之玄元,為天人宗匠也。

至樂餘,至靜則廉。

情有悲歡,則至樂,作,則至靜,此仙凡所由分也。學者先當以天為樂,不使一毫窮通得喪累於其中,則甜淡無為;廉於持養,自然心與契。彼其七情六,悲歡無常,觸禍機,褁塵網,無有出期,何之可樂,何靜之可廉歟?

天之至私,用之至公。

(1 / 2)
陰符經講義

陰符經講義

作者:夏元鼎
類型:軍事小説
完結:
時間:2018-04-28 11:09

相關內容
大家正在讀

愛谷書屋 | 當前時間:

本站所有小説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25 愛谷書屋 All Rights Reserved.
(台灣版)

聯繫管理員:mail